Hi,我是币池女王。今天,请让我讲两个投资者的故事,和带来的启发:
1. 留下千万遗产的女秘书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Grace Groner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女士。她在12岁的时候成了孤儿。成年后她没结婚,也没有孩子,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独自住在一居室的房子里,做着一份秘书的工作,过着平凡安静的生活。她在百货公司清仓的时候买衣服,唯一的爱好是旅行。她一生里都没有开过车。
这本该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但在她2010年100岁去世的时候,大家发现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Grace留了高达700万美元的遗产,用于捐给慈善机构。
认识她的人都很困惑:“Grace有这么多钱?是从哪里弄来的?根本看不出来啊”。
抱歉,这背后没有什么香艳的故事,也不是忽然发现自己是某个有钱人的女儿的狗血剧情。答案很简单,Grace Groner女士从自己微薄的薪水里拿出了180美元,在1935年买入了3股60美元的雅培公司股票,然后股市上享受了长达80年的无干涉复利。这就是这位善良的女士700万美元身家的秘密。
2. 破产的投行高管
在Grace Groner女士去世几周后,一则无关的投资故事登上了新闻 -- “美林拉丁美洲部门前副董事长Richard Fuscone宣布个人破产”。
Richard Fuscone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在投资行业里非常成功,以至于40岁就金盆洗手去享受人生了。
但奢侈的生活、借贷、流动性低的投资,在金融危机时压垮了他。
就在Grace把一笔名副其实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的那一年,Richard站在法官面前陈述:“我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现在我唯一可以变现的财产只有我妻子的家具。”
......
说了两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种“你看那些高管其实屁都不懂”的感觉。其实女王今天这两个故事并不是想说“我们要学Grace,别落得像Richard一样的破产下场”,而是想提醒一下: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时候许多你认为“不如你”的人,结果最后反而会因为投资而比你赚的更多。而这种事情,除了投资,在其他领域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Grace这样的人,肯定做不来比哈佛医学院培养的心血管专家更好的心脏搭桥手术,也做不出币乔布斯更好的苹果手机。
但这些“逆袭”故事,就会发生在投资上。因为在投资这件事情上,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才能成功。归根结底,投资对人性的考验多过于对专业技能的考察,所以即使是学富五车证书拿到手软的金融精英,有时在投资上也会不如一个心如止水的老人。
女王最近看了一份25页的英文报告,叫做《The Psychology of Money》,还有一本书,叫做《随机漫步的傻瓜》。这两份著作里列举了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常见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只有外行人会有,连许多专业投资人也都会犯。下面女王给大家简单的总结一下:
错误1:过分依赖信息和技能,忽略了最基础的“投资行为”
因为投资不是“金融知识”、“财技”、“经验”的学习这么简单,而是关于“人性如何面对金钱、收益、损失”的学习。抛开不可控的运气成分,我们对于知识、财技、经验过分迷信,而最容易忽略、最不容易通过学习获得的,是行为。因为行为模式是与生俱来、因人而异的,即使最最聪明的人也是自己潜意识的奴隶。
投资者的需求层次金字塔
类似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才会往上追求例如自我实现的东西。在投资里面也类似,上面的“投资者需求金字塔”里面,就列举了不同层级:只有掌握了下层的技能,上面一级的技能才能够起作用。
故事里面的Richard能做到美林高管,在上面的投资品选择、如何避税、降低交易成本可能都是一把好手,但缺乏最底下的两块:对自己行为的把控,和资产的合理配置。
再举个例子:A可能是一个区块链行业里选项目眼光很准的达人,能找出有望那些长线百倍的项目。但假如他在管理自己投资行为上做的很糟糕时,他很可能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说好的长线投资变成频繁跟着市场的风吹草动进行操作,最后很可能导致自己的情绪和金钱收益都是负的,然后黯然离场,三年后发现自己看好的项目已经千倍。
老人常说不要“没学会走就开始学跑”。在没掌握更基本的能力前,对于上面内容的精通反而会让我们有一种“我好像懂的很多”的错觉,然后自以为是的走上亏钱的路。
因此女王觉得,在熊市里面,与其去问:选什么币好,我应该什么时候进出,应该退回来还是多买点,不如通过回顾自己过去的交易,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行为上应当有所改进,而不是人云亦云。
错误2:悲观主义的诱惑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人们总是喜欢听到世界要完了。
- 历史学家 Deirdre McCloskey
这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不光是币圈,看看朋友圈里面10万+的热文,正面和负面消息的比例,就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那些喊着“马上要崩盘了”的人会得到无数的转发、关注和追捧,而那些说好日子会继续来的、项目有长远机会的人,就会被说成是收了钱来找人托市接盘的。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在19世纪写道:“我观察到,被人视为圣人的,不是那些在绝望里给别人希望的人,而是那些在希望里散布绝望的人。”
因为那些消极的报道总是会需要引发你的应激行为:赶紧跑、快速出,而HODL相比起来真的是太休闲,太没劲了。另外原因就是,有一些吹上天的积极信息,都来自诈骗项目。
大部分的币圈公众号,获得大量转发的都是危机、阴谋论、丑闻。让我们觉得仿佛这世界没救了,但你知道吗,投资不就是和整个世界对着下棋么?
我所理解的乐观,不是盲目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么么哒",而是不被吸引流量的负面洗出局。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数人早上醒来的时候,都想把生活过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一觉醒来就想制造麻烦,这个简单的信念就是乐观的基础。
“太LOW了”
“今年没赚到钱”
“骗子真多”
这些感受会让那些聪明的创造者停下吗?不会的,如果你进入过创造的心流,你就知道根本不会有东西让你停下来。
错误3:对复利的忽视
The greatest shortcoming of the human race is our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人类最大的缺点就是我们无法理解指数函数
因为我们的大脑只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所以对复利其实没有很具体的认识。复利可是人类第八大奇迹。正是由于复利不直观,所以我们常常忽略它的潜力。
金钱是一件很容易触动大众神经的事情,而且往往伴随着各种冲突和剧情:爆拉的传销bi,一窝蜂的分红平台币,可以说币圈新闻已经取代了娱乐版。
但我们投资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回报。不是市场好无聊我看看今天能操作点啥。无聊是完全没问题的,无聊是好的。我甚至想把这句话挂在墙上:Boring is perfectly fine。
有2000多本书详细分析了巴菲特是如何积累财富的。但没有一个书叫做《这个家伙持续投资了75年》。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有很多关于经济周期、交易策略和行业押注的书籍。但最强大、最重要的书应该是《闭嘴,等着》。
最好的投资不一定是单次最高的回报,因为最高的回报往往后面跟着是一次强有力的打击,一次扼杀信心的崩盘。好的投资是足够长的坡和足够厚的雪。这就是复利疯狂的收益,Grace获得700万美元财富的秘密。
说了上面几个投资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后,女王也要跟大家提一下,在投资里,最需要接受的一个事实是:投资的成功和失败都伴有巨大的随机性。
在投资时,我们常常会低估运气和风险对结果的影响,打心底里想找到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反而抵触风险和回报相当的事情。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各种“低风险高回报”的骗局所迷惑,在心满意足的同时不停地亏钱,最终变成了一投就亏的情况。而那些正确认识风险、拥抱风险的人,最终反而会因为正确的认知而获得可观的利润。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认识到风险,才会抓住机会。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最后,女王希望用其中一个报告的作者在信里给自己儿子的写的叮咛作为文章的结尾,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投资行为有一些启示:
有的人出生在鼓励教育的家庭中,有些人不是;
有些人出生在欣欣向荣鼓励创业的经济气候下,而有些人生来就碰到战乱和萧条;
我希望你能成功,我希望你的成功是自己给自己赢来的。
但我们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源于苦干,而并不是所有的贫穷都因为懒惰。
在我们评断别人和自己的时候,请记得上面的话。
说回Grace和Richard,这两个互不认识又相映成趣的投资者,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即使和Richard巅峰时期时一样战绩斐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逊,敬畏金钱和市场,控制自己的消费和投资风险,不要认为自己会一直赢下去。
又或者即使我们和Grace一样平凡,也可以和她一样从很小的资本开始,最终让自己和社区获得丰厚的回报。哦对,还有让自己健康的活得够久 :P 。
她的捐款每年获得30万美元的投资收益,用来资助森林湖学院的学生到国外交换。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其他人也享受到教育、国外生活经验、财富对人生带来的变化。至今这个基金会已经帮助了超过1,300人。
还记得她自己一个人住了一辈子的小屋吗?慈善机构把它改建成了“格蕾丝之家”,给获得助学金资助的女孩居住。
篇幅所限,如果你对《The Psychology of Money》感兴趣,可以加 ladybitcoin微信,然后留言给我,我会给你发送这篇报告的全文。
欢迎加女王个人微信 ladybitcoin 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