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度解读香港新政的第一篇宏观政策概览和第二篇虚拟资产基金,都得到了一定的读者反馈,本文将着重介绍香港新政中贯穿全文的虚拟资产保管问题。
资金监管、资管、托管、保管傻傻分不清
在讨论资产安全存储和保值、增值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这么几个词,但多数行业同仁其实并不能完全分清楚彼此的关系,在展开本文的解读前,先对以下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梳理:
-资金监管(Escrow):主要指在特定时间期限内(通常是一个较短的周期),由某个资金监管方提供的资金/资产监控与保管服务,用于确保协议双方的其他义务正常履行后才会释放款项。具体而言,币圈的场外大宗OTC交易使用的机制都属于资金监管服务。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通常都被简称资管。这其实是个非常大的概念,广义而言可以包含所有的资产和资产信息的存储、管理、增值、处置等事项。比如币圈的一些记账工具把自己称为“资产管理工具”,但其管理的不是资产而是资产信息。狭义的资管,主要指具有潜在预期收益的财富管理或者资产增值服务,简单而言就是理财。
-资产托管(Asset Custody):主要是指在金融和投资领域的第三方银行或者券商提供的托管服务,比如传统股权投资或者证券投资基金在完成资金募集时都需要指定银行作为第三方托管机构,确保投资人的募集资金和基金的自有资金是隔离的,并且是由公允第三方提供的资金托管,避免出现监守自盗或混同。
-资产保管(Asset Custody):英文说法虽然与资产托管一致,但内涵稍有差别。保管这个词通常会用在实体物品的存储服务上,例如将贵重物品、现金、黄金等存放于“保管箱(Safe Box)”内。
在香港新政中,均使用的是“保管”一词,笔者觉得也有道理。比特币白皮书的第一句话就认定了其电子现金的属性(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如果参照现金保管的叫法,称之为“保管”是最合适的。但如果将其作为金融资产的标准叫法,“托管”是最为合适的。为了全文统一称谓,我们在此明确下,所有的Custody都暂且称之为“托管”。
自主托管、第三方托管和交易所托管
聚焦到虚拟资产的托管场景时,我们谈的其实是“私钥”的管理问题。在传统加密学中密钥分发和管理本来就是一个长期探讨和演进的话题。特殊的是,在区块链世界中,密钥分发和管理最终直接决定了资产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免责声明:上述文章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的法律与合规建议,请以专业香港持牌律师的正式法律意见为准。如果以该文章内容作为依据造成的经营损失,笔者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