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影片还处于冷门或是说还未能变现的时候,阔别山西汾阳数年的贾樟柯,又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那个既受重人际关系,又不断被地方风土人情浓烈滋养的家乡,开始拍起了那些从未有人拍过的小人物。
1997年《小武》,2000年《站台》,2002年《任逍遥》,贾樟柯的第一部作品就一举拿下柏林电影节的青年论坛首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往后更是凭借作品不断斩获各项国际电影奖项,成为国际新现实主义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
但也许如繁华如斯的一线城市与信息闭塞的小县城之间不可磨灭的隔阂,让小众文艺电影与大卡司、大制作之间始终存在差距。以至于贾樟柯拍了十几部电影,内地上映的却只有三部,连横扫国际大奖的《天注定》也是一路波折再到夭折,无法在内地影院一展真容。
正因如此,与所有的文艺电影一样,不讨大众欢喜的基调、监管政策的压抑封禁以及不附和娱乐商业化的题材,成为艺术电影人与影视市场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
不过,骨子里流着晋商血液的贾樟柯,却和《小武》一样野蛮生长,虽在国内被禁,但通过海外发行,单版权费用就让贾樟柯在28岁的时候实现了财富自由。
贾樟柯《三峡好人》投资仅600万,却销售到了75个国家,版权费收入高达4000万;《山河故人》投资4000万成本,还未上映就已经通过海外版权预售收回了成本。
为什么中国国产文艺片能够得到海外观众的青睐,斩获大奖,在中国却无人问津呢?令观众疑惑不解。
穷其原因,海外版权出售之所以成为艺术与利益的平衡点,一方面是因为国外拥有独立影院,能够将影视类目细分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的中小成本的艺术影片缺乏足够的院线排期和宣发,以至于不为大众所知。
国内文艺电影的出路何在?
纵观现有的院线资源和资本热钱走向,资源分配不均及趋利的同质化内容扎堆,加之一些不知所云、故弄玄虚的伪文艺影片出现,令处于审美中游的普罗大众与艺术影片距离感愈加明显。
直至国内悉数出现《芳华》、《无问西东》等破10亿票房的文艺影片,让热钱开始涌入艺术影片领域,才让不少的文艺影片制作人看到希望,暂时缓解了电影在艺术与票房之间左右倒戈的尴尬局面。
助力优质内容突出重围
Insee Network与区块链结合,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建立独有的内容分发机制,填补往期电影市场对内容细分领域的欠缺,成为未来非商业化内容突出重围的关键。
同时,Insee Network通过组建不同的生态社群,培养优秀、客观的影视评论家和具有审美的高素质观众,对细分后的内容进行有效孵化。
通过去中心化合理分配资源,为独一性、差异性内容寻找更精准的市场定位。无论是现象级《我不是药神》还是更文艺小众的《小偷家族》,通过INSEE生态完善的评论体系和信息反馈,将促使创作者深耕垂直领域,准确市场受众定位,为后期市场表现保驾护航。
单一的头部效应注定只能昙花一现,百花齐放才是市场健康的标志,好的内容不应受困于排期以及市场题材的分量。
INSEE将用户培育成为优质内容传播的节点,消弭了影视市场中IP效应、流量明星的泡沫光环。影视作品和明星最终都需通过内容和演技得到节点认可后进行传播,获得价值变现。
INSEE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探索,将为影视内容中优质的小众内容提供新的容身之处,让未来更多根植于真实的艺术镜头,能够突破票房的束缚重回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