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扎克伯格来说,这个月很难熬。
最近,一家受雇于政治团体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被人发现在Facebook(脸书)背后非法挖掘用户个人信息。事件波及到脸书公司和它的创始人,公众强烈抗议他们的数据控制和数据霸权行为。
但对于数字货币社区来说,脸书的股价下跌,为一个争论已久的基础问题,提供了一个启发性论点:当前的数字货币市场里,有超过20个区块链网络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是过热的“泡沫”吗?
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先回答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脸书这家以收集用户数据和发送即时信息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估值?事实上,当消费者们听到脸书的市值达到将近5000亿美元的时候,他们眼睛也不眨一下。微信,一款为中国用户提供类似服务的应用程序,也有类似的估值。甚至是这个市场里的一个小玩家SnapChat,也有200亿美元的估值,这比现在最大的数字货币区块链网络的估值都高。
这个类比,给那些批评比特币或其他区块链网络,说它们不可能维持现有估值的人,一记有力的反击。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如果所有的社交网络都是平等的,使用的技术组合也差不多,为什么会同时有这么多社交网络,同时都有如此大的价值呢?毕竟,根据批评家的论调,没必要有这么多种的数字货币,因为它们的技术基础都是类似的。然而,市场用实例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技术上的细微差异
这些否定者只要仔细看一下他们的手机,就会惊讶地发现一大堆应用程序:SMS,Telegram,Signal,Slack,Skype等等,提供的都只是稍微有点不同地通信体验而已。
简单地说,市场似乎给流行的工具类应用的“细微的功能差异”留有很大的空间,至少当它的基本产品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的时候。因此,所有这些社交网络都有一定的价值,原因有两个——它们独特的基础用户群体,以及它们提供给用户的不同沟通方式。如果你只想发送图片你可以用Snapchat,如果你想和亚洲人交流你可以用微信,如果你想要真正的隐私加密体验你可以用Signal。
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将终端用户群体视为一种流动性,将软件功能视为支配这种流动性的规则。比如,推特可能更适合非正式的关系,而脸书这样的可能更适合亲密关系。然后,每个网络都能通过提供不一样的关系联接,从而提供独特的价值。消息都是一样的,相同的字符,相同的表情和图像。所不同的是网络关系,用户的重视程度,以及使用场景。
币种多样性的支持论据
现在看来,同样的理论也可以用到金钱和资产身上,不同的底层协议给不同资产带来了它们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先来想象一下,相比Bell Atlantic电话公司那个年代,现在的通讯科技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不一样的环境?然后,你随便在谷歌里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Bell Atlantic电话公司当时是美国最大的电话公司,估值1250亿美元。如果你继续研究这些数据,你会发现当时所有的大型电讯公司的市值加起来,都没有今天这些社交网络的估值高。
这里面的深意就是,互联网协议不仅转移了通讯行业已经创造的价值,他们还开启了比以往更多的潜在价值。有了碎片化沟通这一强大武器,用户便迸发出了强大的需求,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流。
回到区块链上来,为什么不同的功能变化,不能开启更多的价值呢?我开始觉得Telegram的ICO有些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