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通往数字新大陆的航海图
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往往会带来一次商业文明的范式转移。
但在这种范式转移真正落地进入我们生活之前,也往往因为看不清晰而被戴上了各种各样的“大帽子”,吹起了一个个泡沫。
随着泡沫的破灭,人们才会脚踏实地,逐渐探出新范式下的地图。
1991年诞生的万维网如此,2008年初露的区块链亦是如此。
伴随着加密货币市场半年来的熊市,能明显感觉到行业里思想的枯竭。
虽然还有很多人坚守着,但他们也难免在夜深人静时坐在楼下的长椅上问自己,行业里的那些预言到底会不会成真?
是啊,很多问题都经不起推敲,之前的人都是喊了一波口号,却从来没给过证明。
人们都喊“区块链会改变生产关系”,“公司制会被颠覆”,但没人能说清楚,新的生产关系到底长什么样,公司制为什么会被颠覆,颠覆它的组织形式是什么;
人们都喊“区块链是开启新世界的虫洞”,“区块链世界是平行世界”,可是什么属于老世界,什么属于新世界,新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子,有哪些关键特征,也从没人勾勒过;
甚至有一天,大家开始怀疑,信仰的“区块链”和“通证”到底有没有那么大价值,区块链和通证到底改变了什么?
没有方向,只能到处碰壁,磕的头破血流也不一定找到出路。
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整个区块链行业,通证领域发展的方向!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尝试通过6个问题,13幅图来给大家勾勒我看到的新大陆。
*先来个全景图方便大家理解,不过不用着急啃透,后边会逐步展开讲述。
01
第一个问题,哪些资产属于新世界?
前几天去参加一次闭门活动,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四君子”黄江南分享了一个观点,数字资产,就是数字的资产化,和资产的数字化。
当时听完我觉得特别棒,这句话分明指出了未来的方向啊。
我立即将这句话分享到我的社群里:新世界就是数字的资产化,旧世界就是资产的数字化。
这句话在描述新世界时,却没有生造新词汇,实在很难得。所以大多数人都秒懂这句话的意思,可大家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兴奋。
因为这句话依然不能给产业落地做出实质性的方向指导,无论是数字的资产化,还是资产的数字化,都偏常识,所描述的领域没有特别精确的定义,甚至还有很大重合、歧义。
比如,音乐完全以比特形式存储,所以音乐的资产化是数字的资产化吗?可是我们早已经承认音乐是一种资产,并有非常完善的一套体系,难道它不算资产的数字化么?
我意识到关于新世界和旧世界,我们需要更精确的定义,能够泾渭分明而不是模棱两可。
所以,我们暂且将这个问题放一放,先来从源头看看为什么区块链出现后,大家会提出“新世界”这个概念。
02
第二个问题,区块链到底改变了什么?
当我们在思考区块链改变了什么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下区块链对比互联网世界(区块链出现之前的互联网世界),哪里改变了。
区块链世界的1个比特,和互联网世界的1个比特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现实的例子,我们在微信上的聊天记录被保存在腾讯的服务器里。如果腾讯愿意,它可以把你发给女朋友的一句“我爱你”改成“分手吧”,也可以把你发给老板明天请假的信息删掉,而这一切操作如果做得漂亮,甚至都不会留下任何证据。
到了区块链世界就不同了,因为每一个比特都同时被存储记录在各个节点上,再也没法随意的增删或者修改。
用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话来说,就是不可篡改,易存储,易证伪。
但我更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确定性。
在之前的文章《共识是什么?通证是什么?》里,我曾经谈到合约是共识达成的证明,而人类社会“想象中的现实”便是在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搭建。
所以,区块链的本质在于:增强合约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具象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合约对象的确定
· 合约规则的确定
· 合约执行的确定
· 合约奖惩的确定
这一点是创新的,之前的比特世界从来没有过的。
03
通证基于区块链技术运行,所以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下:
通证到底改变了什么?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货币已死,token永生》中,着重描述过通证的一大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在其中,描述了通证突破时空限制,无限切割,快速等特性。
这里我们也用一个词来概括:流动性。
包括区块链世界赋予通证匿名保护隐私的特性,其实都是为了流动性在服务。
但是,token在计算机体系里已经被实践运用了很多年,从token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有了流动性,只是缺少“自带信任”的普遍流动性罢了。
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比特世界的产物,都具有“不能普遍流通”的流动性。
通证真正的变化是“基于区块链发行”、“自带信任”,所以生而拥有区块链赋予其的确定性。
不是说流动性不重要,流动性是表层的那部分,很容易被注意到。但这一次变革,真正改变的是底层的确定性。这个确定性,才是普遍流通的基石。
所以,通证的本质在于:基于合约确定性之上的普遍流动性。
注意,一定是基于确定性之上的。
04
以上,我们能发现确定性是最革命性的一点。
那么,第四个问题:
究竟哪些资产需要确定性?
坦白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因为资产的概念范畴实在太大,甚至现在全球也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定义,分类方式更是五花八门。
直到有一天,我在梳理共识与通证之间的关系时,才突然茅塞顿开。
我在《共识是什么?通证是什么?》一文中曾经这样解释到,为什么通证比过往的证明更好:
通证是比特世界的产物,能最大可能的摆脱原子世界各种自然规律的限制,更大程度还原人脑中意识世界的形态,但又免去了意识世界中可以随意修改,没法被见证等缺点。
不难发现,在人类日常活动的宏观世界里,我们所面对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确定的;薛定谔家那只猫,在日常条件下,也呈现为无限接近确定性的状态。
而意识世界更需要确定性,所以我们创造了比特世界来还原意识世界,创造了区块链来增强确定性。
可以说,所有被人类想象出来的东西,都需要确定性。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
所有意识世界的财富,不论以前用哪种形式承载,以后都将用区块链来承载。
05
当我们搞明白了谁需要确定性,再回过头来看第一个问题:
哪些资产属于新世界?
我们可以将资产按照构成形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划分为由一个个原子构成的“原子资产”,和由一个个比特构成的“比特资产”。
另外,对于一项资产,除去判断WHAT(它是什么)之外,还需要判断WHOSE(它属于哪个主体)。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如下四个部分,原子资产,比特资产,以及他们分别对应的从属关系。
其中,从属关系这部分需要注意,因为从属关系表示的是一个资产属于一个主体。
主体除了人,还有可能是组织,如大家所熟知的公司。而公司又是一种资产,又有着它的从属关系,一层套一层。
另外,从属关系也是意识世界的东西,也需要确定性。
说到这里,一下子就清晰了:
原子资产属于旧世界,但是会通过token将从属关系映射到新世界,这也是大家口中常说的“通证化”。
比特资产属于新世界,它的从属关系也会从比特世界中自然生长出来。
通俗讲,一栋房子是原子世界的事情,这块土地属于谁这件事则是意识世界的事情;
只不过从前没有计算机和区块链,人们只好用纸张来记载罢了。但是,大的趋势不会变,房子“属于谁”这件事,以后也一定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世界里,会被通证化。
不过,说到比特资产,很多人还是有些懵逼。
毕竟品牌、货币虽然都是我们意识世界想象出的东西,但是也一直在所谓的旧世界中有很完善的估值体系。它们怎么就属于新世界了呢?
但这恰恰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常识未必正确。
相对于打破常识的痛苦,能够辨别哪些东西永恒、哪些东西速朽的能力,显然更有价值。
例如,货币之前虽然经历了贝壳、金属、纸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它的本质是记录“财富属于谁”这件事的,是明明白白的意识世界的东西,所以最终一定会走向比特世界。
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它们有时候会屈居其他形式载体;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我们想看到真相,就一定要有终局思维,又叫做:
站在历史的角度,用上帝的眼光看问题。
比特资产承载形式的每一次变化,其估值模型和流通模型都会发生大变革。
伴随着音乐从唱片走向互联网,乔布斯就曾将音乐的价格机制全面推翻重构,他将iTunes Music中的每首歌,不论创作者,不论歌曲长短,不论受欢迎程度,统一价格为2美金;这一行为也直接影响了全球的音乐产业。
而估值模型和流通模型的变革,也是我称之为新世界的原因。
06
我们知道了哪些属于新老世界,那么第五个问题:
“比特资产”跟“数字的资产化”、“资产的数字化”之间是啥关系?
其实这个关系很好总结,“数字的资产化”本身都是比特资产,“资产的数字化”部分属于比特资产,以前暂时性的使用了原子的载体,还有部分本就是原子资产,在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将从属关系映射到比特世界。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原子资产都值得数字化。
比如,一粒沙子,一个一次性纸杯等等,将来都很可能到不了数字化那一步。
而房子、车子之类高价值,且容易做到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一一对应的资产,更值得数字化,将资产的从属关系映射到比特世界。
这种“脚踏两条船”的情况就容易让大家犯晕,所以我们来举一些例子。
· 房子:对于绝大多数为了居住需求的房子而言,毋庸置疑的原子资产;
· 黄金:黄金是一种古老的货币,它本身有一定的工业属性和饰品属性,但更多的是货币的金融属性。所以它应该是比特资产的比重更大,但同时也有原子资产的部分;
· 品牌:完全由人类想象出,毋庸置疑的比特资产;
· 行为数据:之前甚至不被大家认为资产,交易更多的也是在冰山之下,这部分属于数字的资产化;
· 公司:这便是我们上边所谈到从属关系中的特殊情况,主体不是人而是一个组织,也即“法人”,而主体本身又是一种资产。公司这种资产需要判断它所拥有的是哪一类资产,如果拥有的更多是原子资产,如万科,则原子资产的比重更大。如果拥有更多的是比特资产,如阿里巴巴,则比特资产的比重更大。
07
说到这,也已经回答了一部分我们的第六个问题:
公司制会被颠覆吗?
就好比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一样,电动汽车的上路并不意味着燃油汽车立马全部消失。
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制依然会存在。
但公司制之后,会有下一个新的协作形式出现吗?会且一定会。
公司制天生有它的不完美之处,我们不要忘了最早的股份公司便是A想要抢劫B,便去找C借钱,然后A与C一起分赃。
所以从股份公司诞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掠夺的本质。
每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其实都是野蛮的强盗。
然而,在这种生长于区块链和通证,不同于公司制的新型组织里,我们看到了诸多与常识不符的现象:
它不包含任何除自身外的资产,没有任何员工,更没有股份或者估值的概念;
它开源,但即使代码完整的被复制,组织的价值却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损失;
它第一次符合了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产消合一”的概念;
它在不损失每个人自由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了竞争之上的紧密协作机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我会选择“自由人的自由协作”;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表现这种新型的组织的意志,我会选择“每一个人的每一份价值都应当被尊重”。
所以,我称这类新的组织形式为“自协”。相对于“公司”,“自协”望文即可达意。
自协,是区块链和通证带来的最性感的部分,也是吸引很多有情怀的精英投入这一领域的根本原因。未来新世界的“BAT”也将从这里诞生。
自协,其实已经默默地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运行了10年。没错,就是比特币。
关于自协,是一个新的体系,在这里先不过多展开,我会在下两篇文章《从公司到自协,掠夺史的终章》《自协宣言:每一个人的每一份价值都应当被尊重》再仔细讲述这一尤物的故事,也欢迎有想法的人跟我探讨。
最后,我们将上述几个问题中一块块拼图连在一起,会看到未来世界的全貌。
比特币吹响了远航的号角,人们蜂拥出海,奔向想象中铺满黄金的新大陆;
凭借信仰航行到今天,整个产业陷入了迷茫:大家根本不知道新大陆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不是所有组织都要像比特币一样革命性,公司并非一无是处;
也不是所有的资产上链后,都能带来暴涨,比如对于原子资产只是换了个皮囊;
希望通过这张图,与你所做事情的对比,能够知道你所创造的是哪一类资产,有什么意义,最终能够到达什么地方。
(作者:牛顿先生 联合作者:洪七公 制图:陈可凡)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 贝佐斯最后一封股东信:宇宙希望你成为普通人,千万别让它成为现实2021-04-19 17:02
- Props,让互联网与区块链无缝对接的「中间件」2021-04-19 17:02
- Coinbase高管到底卖了多少股票?2021-04-19 16:03
- 通往未来之路:下一代互联网与Metaverse2021-04-19 16:03
-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谈比特币:要提醒,要小心2021-04-19 15:03
- 链上新知 |电子图片卖出7000万美金,让马斯克都来站台的NFT究竟是什么?2021-04-19 15:02
- Crypto VC,LP怎么投?2021-04-19 13:03
- 周末比特币融资利率跌至-0.03%低点,为7个月以来最低水平2021-04-19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