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币圈「抄袭」:全方位深度模仿胜过漫无目的的创新
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往往过于忽视了模仿的作用。
原文标题:《忒修斯之船——币圈创新的窘境》
撰文:Robin Gu,就职于 X-Order
编辑:Shawn,Frank,Eva
在开放式金融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行业层出不穷的创新:从跨链方案,到扩容方案,再到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这些创新性的突破无疑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也涌现了很多相似度很高的项目及行为,比如较为常见的项目代码 fork,以及前段时间各大中心化交易所争相模仿的 IEO …
国内各行抄袭成风,这种情况在币圈也没法避免。不可否认,大部分人都会支持创新,而 diss 模仿这种不光彩的行为。
但是,模仿真的不可饶恕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探讨一个古老的故事 —— 忒修斯之船。
希腊作家普鲁塔克(Plutarchus)曾提出过一个哲学问题:有一条木船年久失修,木头逐渐腐朽,需要替换。当我们仅仅替换了一小部分木头的时候,我们仍会把它视为原来的船只。
但是,如果船上所有的木板都被替换了呢?我们是否还能将其视为原来的船只?还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它是一艘新船。但如果认为这是一艘新船,那么中间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成了一艘新船?
其实,模仿和创新并无绝对的边界。很多时候,模仿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改一些东西,然后诞生出一个新项目。但是,如果修改的偏离度不够大,人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模仿。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每个 IEO 交易所的规则条件都有区别,大家还是会认为他们都在模仿币安。
有趣的是,其实 IEO 这个概念也并非币安所创。早在 2017 年,李笑来老师就在 BigONE 平台上,首创 IEO 概念:当时直接上线 PRS 和 EOS 的货币对,让一个项目可以直接在平台募资 EOS。
所以,我们应该更平等的对待创新和模仿。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往往过于忽视了模仿的作用,尤其是有选择性的模仿。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国际商务管理主席 Oded Shenkar 曾在著作《Copycats》中,描述了这种全方位深入模仿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甚至认为,这种模仿超过了漫无目的的创新。
实际上,全方位深入模仿和完全照搬的抄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种现象在生物领域非常普遍——生物的生存进化就是通过可适应性模仿来实现的。
与简单模仿相比,这种模仿更强调模仿成就背后的促成因素,即模仿的不是行为,而是背后的因果关系链。所以在之后的论述中我们会提到,创新和模仿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在不同的维度中发挥着作用。
创新的两面性——先驱和先烈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自由流动使得模仿的成本急剧下降。而区块链与生俱来的开源属性,使得项目模仿的成本几乎为零。所有的代码只需要 fork 一下,便可以成立一个新的项目。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开端,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创新。从数字货币涌现伊始到现在,无论比特币曾被多少人诟病——如确认速度极慢,图灵不完备,无法彻底匿名,暴露交易隐私等等 —— 都无法撼动其作为数字货币龙头的地位。从最近市场的单一品种强势拉升中也可见一斑。
但是,也并非所有创新的项目都会因为先发优势而蓬勃发展。如 BTS,作为 BM 的处女之作,主打 DPOS 的高并发百万 TPS,现在已经逐步衰退,取而代之的是 EOS;第一个基于 cryptonote 协议开发的 bytecoin,风头已经被 fork 的 Monero 所盖过,现在直接从 Monero fork 的项目数量已经超过 Bytecoin。
创新的成功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甚至运气也是其中一面。在看到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项目成长环境是否足够宽松,或者说和其他潜在竞品的区别是否足够大。只有让创新项目在特定领域内充分成长,最终才有可能完全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创新项目就会对后来差别不大的挑战者有明显的优势。
就像比特币,虽然在诞生之初就是开源的,但过了两三年后才逐渐出现 fork 比特币的项目。正是这几年的时间,让比特币有了充足的成长时间,使其具备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创新项目需要足够「新颖」,以至于其他人在初期连模仿它的意义何在都不清楚。这样,创新的项目就会有一定的时间来获取市场反馈,进行不断的迭代,探索出属于它的生存空间。
成功的模仿——全方位深入模仿
Luke Rendell 和 Kevin Laland 在研究个体成功的社会规律的时候,曾考察了社会中成功个体的一些行为参数,包括学习 / 执行(将学到的技能发挥并且收获成果)的占比,第一次执行前经历的学习的轮次,学习中模仿的占比等等。他们的结论是:在一个随机性较大的陌生环境中,个体的成功更多来自于模仿他人的社会性学习行为,而非自我探索(类似创新)的非社会性学习行为。
他们同时发现:把模仿的内容放到现实外部环境去实践 —— 即良好的「执行」是获得好结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它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超过创新和模仿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是唯一的真理」。
那该如何评价模仿的结果呢?全方位深入模仿就是一个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再加工的过程。既然是再加工,其成果的好坏就需要一个判断的依据和标准。这个标准只能来自于与环境的互动实践中。
回到 IEO 项目,大家都认为做 IEO 最成功的是币安。它能够取得这样的结果,离不开如下原因:首先是时机因素,在 ICO 遇冷近一年之后,行业内亟需一种方式来延续解决募资的问题。另外,上线币安的几个项目也在基于市场反馈进行迭代,比如开始可以由机器人参与抢购,抢购份额偏大,逐步收敛到现在基本公平的抽彩票方式。有意思的是,在逐步迭代改进细节的过程中,币安也模仿了火币通过质押平台币来获取抢购份额的发行模式。
所以,全方位深入模仿需要在挑选合适的时机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互动并更新其执行细节。
模仿和创新的融合
无论是模仿还是创新,都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对于类生物体组织——项目和公司而言,它们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生存。
创新和模仿代表了两种不同方向的能力。布莱恩·阿瑟在《技术的本质》中提到:所谓创新,其实更多的是将不同的技术元器件有机地组合成更紧密的上层构件,不存在完全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把现象与技术本身联系起来,或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供使用的技术相互匹配。模仿则可以理解为是对于单个技术元器件的加工打磨。
创新强调的是利用想象的组合能力,模仿则强调的是一种局部优化能力。通常来说,创新组合的试错成本较高,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成功的创新,往往需要有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其可以尽可能地去试错探索。
社会学习实验从研究单一个体的角度,揭示了一点:即对个人来说,全方位深入模仿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既然你的对手可以存活下来,那么通过优化以及避免它们通过创新所带来的损失,你一定可以比他们活得更好。
然而,这实验没有给出对于群体的结论。笔者认为:在以群体生存为目标的前提下,创新所带来的作用将远远大于模仿。因为创新带来的是维度的提升,只有模仿没有创新的群体始终处于零和博弈的状态,而创新增加了群体的效益,将博弈的总和变为正和博弈。
在前段时间的 IEO 浪潮中,可以看到:项目方得到了足够的资本,而交易所也获得了巨大的资金和用户流量。他们作为单体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这看似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然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从一开始的多方获利,到最后的平台币砸盘,投资人维权,项目方通证持续破发 … 整个过程显然是上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导致 IEO 这个模式最终几乎被榨干。
生存是繁荣的前提,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处在区块链行业和开放式金融的浪潮上,我们需要充分的模仿来优化每一个元器件,使参与者可以活得更好;同时,我们也需要 Uniswap,Cadcad 这样的创新来打破传统,构建组合。唯有如此,多元化的生态才会更繁荣。
来源链接:mp.weixin.qq.com
免责声明:
1.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2.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 贝佐斯最后一封股东信:宇宙希望你成为普通人,千万别让它成为现实2021-04-19 17:02
- Props,让互联网与区块链无缝对接的「中间件」2021-04-19 17:02
- Coinbase高管到底卖了多少股票?2021-04-19 16:03
- 通往未来之路:下一代互联网与Metaverse2021-04-19 16:03
-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谈比特币:要提醒,要小心2021-04-19 15:03
- 链上新知 |电子图片卖出7000万美金,让马斯克都来站台的NFT究竟是什么?2021-04-19 15:02
- Crypto VC,LP怎么投?2021-04-19 13:03
- 周末比特币融资利率跌至-0.03%低点,为7个月以来最低水平2021-04-19 11:02